做最好的机械设备
全国咨询热线:400-123-4567

“十四五”规划《纲要》解读文章之6|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发布时间:2024-04-07 23:55:55 人气:

  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是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纲要》提出,要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成效显著

  “十三五”时期,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创新投入持续加强,创新产出质量稳步提升,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激励企业创新政策环境不断完善,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创新投入持续加强

  “十三五”期间,我国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年均增长率达11.3%,2020年为1.86万亿元,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的76.2%。2019年企业研发人员全时当量366.8万人年,占当年全国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的76.4%,年均增长率约为6%(2015—2019年)。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为1.4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8.8%(2015—2019年)。欧盟委员会发布的2020年工业企业研发投资2500强显示,我国上榜企业达536家,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位。

  (二)创新产出质量稳步提升

  2019年,发明专利企业申请与授权量再创新高,分别达80.8万件与22.2万件,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累计133.2万件,较“十二五”末增长18.9%。企业海外专利布局能力持续增强,2019年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专利申请量达5.9万件,居世界第一位,4家中国企业位居全球PCT申请量前十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21.2万亿元,新产品出口3.9万亿元,分别较2015年(15.1万亿元、2.9万亿元)增长40.4%和34.5%。

  (三)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

  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企业数12.9万家,较2015年增长75.6%。全国技术交易市场成交额2.2万亿元,较2015年(9835.8亿元)增长128%。全国开展创新活动的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6.3万家,同比增长17.9%,占全部企业数的45.2%。实现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营销创新)的企业达到33.6万家,同比增长16.7%,占全部企业数的41.7%。全国新登记企业数达到739.1万家,同比增长10.3%,较2015年增长66.5%,日均新设企业数量2.02万家,是2015年的1.68倍。

  (四)激励企业创新政策环境不断完善

  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成效明显,激励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持续完善,投资审批、市场竞争、价格管理、产权保护等领域重大改革深入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制度不断健全,大数据、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出台;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断强化,实施惩罚性赔偿等一系列制度制定实施。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基本形成,企业在组织实施国家重大专项等活动中的作用愈发突出。支持企业创新的普惠性税收优惠政策覆盖面不断拓展、优惠力度不断加大。企业牵头的订单式研发和成果转化等新模式不断涌现。金融支持创新的模式不断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投贷联动试点、金融支持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等系列改革举措相继落地。科创板与注册制试点为资本市场服务企业创新提供了重要模式探索。

  二、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全球市场加剧萎缩,国际经济大循环动能进一步弱化,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为企业技术创新拓展新空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需求结构和生产函数发生重大变化,生产体系内部循环不畅和供求脱节现象显现,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机遇更加明显、需求更加迫切。

  (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竞争深度调整,对企业技术创新提出了新挑战

  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复杂多变,美国对我国遏制打压不断升级,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向区域化、多元化调整,美西方国家加快打造产业链供应链“小圈子”,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面临重大风险。同时,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加速,全球产业分工加速重构,产业链供应链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参与全球竞争不能再走低要素成本的老路,亟须通过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持久稳固的核心竞争力。

  (二)创造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对企业技术创新提出了新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在供给侧。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要依靠创新,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企业作为主要的微观市场主体,在优化供给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不高,2019年制造业研发强度仅为1.45%,很多产业还处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必须大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以企业技术创新不断推动供给创造和引领需求,催生新发展动能。

  (三)技术创新的复杂性不断提升,对企业技术创新组织范式提出了新要求

  当前,技术创新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越来越高,创新链的各个环节已难以在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内部完成,需要获取超过本国传统专长的知识基础和创新条件。传统封闭、独立、线性化的研发模式已不能满足技术创新新趋势的要求,研发和创新的组织方式、组织形态越来越国际化、开放式、分布式、网络化。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需要充分适应研发模式和创新组织方式形态的演变趋势,不断革新技术创新组织范式,打破组织边界,打造网络化平台,链接全球资源,联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实现融通创新。

  三、“十四五”时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主要任务

  《纲要》明确指出,“十四五”时期要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产业共性基础技术研发、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并对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具体部署。

  (一)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一是实施更大力度的普惠性税收优惠政策。以强化协同性、扩大覆盖面、提高针对性为目标,不断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普惠性税收优惠政策。完善企业研发费用计核方法,调整目录管理方式,合理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与优惠政策适用范围,降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门槛,扩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激励范围。制定更大力度支持企业研发仪器设备加速折旧办法。优化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生产与购买的财政资金支持制度,建立健全符合国际规则的政府采购政策,加大采购力度。推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应做到“应保尽保、应赔尽赔”。完善激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力军作用。

  二是完善标准、质量等竞争规制措施。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更加灵活、普遍地运用技术标准、环境保护等促进创新手段,强化其与产业政策的协同,通过不断提高技术门槛,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产业技术升级和新技术应用的步伐。

  三是健全鼓励国有企业研发的考核制度。设立独立核算、免于增值保值考核、容错纠错的研发准备金制度。落实国有企业投资研发责任,制定国有企业开展研发工作考核办法,推动将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作为国有企业及其负责人业绩考核的强制性内容。确保中央国有工业企业研发支出年增长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多措并举发挥国有企业在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创新中的主力军作用。

  (二)支持产业共性基础技术研发

  一是建设国家产业创新中心。聚焦解决目前“小”创新平台无法解决的系统性技术问题,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上下游企业共建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整合盘活行业上下游、产学研创新资源,形成大平台、大团队、大网络。强化技术系统集成、中试验证和推广应用能力,服务和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实施。

  二是组建行业研究院。面向行业共性基础技术、前沿引领技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联合转制科研院所组建行业研究院,提供公益性共性技术服务,开展下一代战略性技术和产品开发。面对未来跨领域融合的新产业新业态,打造新型共性技术平台,解决跨行业领域关键共性技术问题。

  三是打造创新联合体。大力发展大企业牵头,产学研用相结合,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稳定协作的创新联合体。鼓励采取研发众包、“互联网+平台”、大企业内部创业和构建企业生态圈等模式,促进大中小企业上中下游协作、资源共享和系统集成,加快构建内部循环畅通、外部开放合作的产业创新生态体系。鼓励有条件地方依托产业集群创办混合所有制产业技术研究院,服务区域共性基础技术研发。

  (三)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

  一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国家科研平台、科技报告、科研数据进一步向企业开放,提高企业获得科技资源的能力。进一步明确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的公益属性,完善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使用与权益分配制度,将符合条件的由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强制许可给中小企业使用。

  二是推进创新创业机构发展。建设专业化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队伍,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以技术市场、资本市场、人才市场为纽带,以重大需求和场景为驱动,发展研发设计、中试熟化、创业孵化、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等各类创新创业服务机构,聚焦破解“死亡之谷”和“达尔文之海”难题,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创新产品。

  三是完善金融机构支持创新体系。以促进各类资金向创新活动配置为目标,鼓励金融机构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产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试点。畅通科技型企业国内上市融资渠道,增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提升创业板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功能,鼓励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更好发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作用。加快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构建财政支持、科技慈善、天使投资、创业和产业投资、信用贷款、科技保险、创业担保、科创板上市等全链条的创新金融普惠化法务体系。

产品名称二十二
产品名称十九
产品名称十五

在线留言

平台注册入口